
据报道,6月13日,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,伊朗随后回击,中东局势骤然升级,伊以冲突持续发酵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
伊朗在这场冲突中并非毫无还手之力,其手中握着两张关键“王牌”。一是中程导弹,这些导弹足以打击以色列以及美军在伊朗周边国家的军事基地,构成了重要的威慑力量。二是“抵抗阵线”,虽然去年因伊朗战略误判,该阵线损失不小,但以也门胡塞武装为代表的部分力量仍保持着较强战斗力,这是伊朗在地区博弈中的重要支撑。
近期有消息称,伊朗国内部分主和派已有让步打算。据中东和欧洲官员透露,伊朗正通过中间人向美以传递信息,表示已准备好签署协议。然而,在伊朗释放出这一信号后,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依然步步紧逼,数度发文要求伊朗“无条件投降”,这种强硬态度无疑让本就紧张的局势雪上加霜。

白宫(资料图)
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此前公开表示,美国在中东冲突中不被视为中立行为体,恐怕只有中国能够缓和中东紧张局势,促成和平谈判与协议。这种观点虽在美国政坛引发争议,却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期待。
面对中东乱局,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,武力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方式,地区局势升温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,当务之急是推动停火止战。王毅外长应约同埃及外长通电话时也强调,中方愿同埃方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加强沟通协调,全力劝和促谈。
在伊以冲突中,国际社会立场分化明显。至少30国对以色列进行了谴责,其中包括上合组织除印度外的九国以及21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,甚至长期被美国视为在中东需拉拢的沙特、阿联酋等国也在其中。而七国集团发表的联合声明虽呼吁局势降级,却未直接批评以色列,且特朗普拒绝加入该声明,提前返回华盛顿,其不希望局势降温的意图十分明显。

特朗普(资料图)
美国在这场冲突中的举动值得关注。一方面,美国动员数十架加油机跨越大西洋,并将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紧急调往中东,展现出备战姿态。另一方面,特朗普的强硬表态也让局势更趋复杂。有分析认为,特朗普正越来越有意动用美国军事资产空袭伊朗核设施,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地区和平,还可能使美国陷入更大的战略困境。
以色列在冲突中持续对伊朗发动猛攻,即便面临众多国家的谴责也未收手。以色列的这种自信源于多方面因素,一是在与伊朗阵营的交火中逐渐积累了信心,且伊朗阵营有所削弱;二是有美国的撑腰支持,让其觉得有恃无恐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媒曾放出以色列找中间人向伊朗求和的消息,但这更可能是以色列的舆论战手段,旨在塑造自身道德优势,为进一步打击伊朗寻找借口。

中东局势(资料图)
伊以冲突持续升级的背后,是各方利益的复杂博弈。美国试图通过让伊朗陷入更恶劣的处境,在美伊协议谈判中占据更有利地位,敲诈伊朗使其让步。以色列则相信自身实力与美国支持,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。而伊朗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,不得不考虑通过谈判寻求出路,但美国的强硬态度又让谈判前景蒙上阴影。
中东局势的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,伊朗的两张“王牌”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局势走向,中国又将如何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,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。解决中东问题,需要各方保持克制,回到谈判桌前,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,这才是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根本途径。
配资平台查询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